
视觉图像怎样设计更能引人注意?这不仅是平面设计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室内装饰中,也存在例如墙面、地面等多个需要进行平面装饰设计的区域部分。在室内空间中墙面无疑是最能吸引人目光部分,在办公室装饰中各种文化墙、背景墙也早已成为装饰设计中的重点......

视觉上的图像是由一个个视觉符号所组成的,视觉符号也就是意义的代码,这些视觉符号即需要直接的理解,同时又需要联想和想象去理解。人们理解和解读图形的意义开始是建立在知觉解读的基础上。因此对于装饰图形或图案的设计都需要以视觉的生理反应为前提,通过暗示引发联想最终理解其全部意义。

不同的图案对人的心理暗示有所不同,在具体图像设计中可以结合运用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使设计物本身更具内涵和暗示性,强化形象对人的知觉感染力和理性接受的能力。图像中所应用的图形大多具有说明、指意和指向等功能,通常是为了指代某个实际存在的客体或是将某个概念化的东西图形化表示。

人们在获取信息时,会从众多信息中潜意识的筛选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并对各种事物做出取舍,在繁杂驳乱中寻求某种秩序。这也正是视觉设计被称为减法的艺术”的缘由。这也正是在视觉设计中所谓的“减法的艺术”。几何图形可以把一些现实存在的复杂内容赋予简化概括的视觉形态,相比于文字表达更加高效,兼具可读性与可视性的特点,这是对内容的高度凝练与整体表达。

色彩是视觉表现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要素,是丰富视觉效果、加强环境气氛的重要因素。在装饰图案的设计中,色彩是形成可识别性、系统性和图形语义性的重要表现手法,同时色彩还可以渲染气氛、营造意境最直观和有效的手段。色彩能够提高图像的易读性,依靠色彩的联想和象征完成图像内涵和意义更加丰富的表达。

在图像的视觉设计中适当的运用视觉心理暗示的手法,会让装饰图案的视觉展现效果更加完美。视觉上的心理暗示,其实就是通过一系列不同程度的视觉刺激,产生连锁反应,最终通过视觉上的表现影响到人们的心理活动。当色彩、图形、文字与形态协调组合的时候,心理暗示也可以达到最大的功效进而丰富图像表现的内涵。

人的视觉感受其实是存在阈值的,过小的刺激可能起不到暗示的作用,过大的刺激又会引起不适反应。不同的刺激又会相互作用,弱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而强刺激则会降低另一种感觉。把握心理暗示的强度很重要,单一的暗示效果可能并不理想,结合多种视觉元素和表达手段,更能调动人们的感觉和联想反映。

视觉上的心理暗示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视觉上的重复会不断加深人们对于某事物的潜在认识,如果不断使用相近却又不同的图像表达进行重复性的暗示甚至会逐渐改变人们最初的认知。在设计中要从事物的属性和内涵出发,考虑形式与意义的统一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视觉心理暗示在图像设计中的正面作用。

ps:图片来自网络
如不妥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