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生活在现代的21世纪公民,我们乘坐轿车、地铁出行,通过电话、网络联系,居住在公寓、别墅,工作在园区、写字楼。习惯了现代生活朝九晚六的你,可曾想过古人的工作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古人的办公室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古人上班时间普遍要比我们早,古人卯时上班也就是5-7点。这也跟古人起床时间有关,古人问鸡鸣而起,鸡鸣也称报晓就是说天亮鸡打鸣,夏天的时候3点多天就亮了,古人也就起床了,这作息放到现在,怕是有些夜猫子们还没睡吧。
咱们上班要打卡,古人上班也是要点名的,叫做“点卯”,所以古时上班也叫做“应卯”。在古代,普通手工业上班叫做出工,地方官员上班叫做坐堂,京城官员上班就是上朝了。

古时的下班时间大约在酉时,也就是下午得5-7点,和我们现在的下班时间大致相同,但是,古人上班早呀,所以整体工作时长是要比我们长的,所以说,古人真的是勤劳呀。古时官府衙门下班叫做“放衙”,而民间对于下班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古人比较重视上班时间,按时应卯。对于下班就比较灵活了,一般没有强制的时间规定。总体来说就是干完一天的活就可以回家了,这点嘛,有好处也有不好,灵活工时,活少时候美滋滋,活多的时候怕是就要通宵了吧。

古代官员的办公场所就是府衙,“肃静”、“回避”牌分立两侧,十八般兵器排列有序,堂边放置着笞杖、夹棍、长凳等刑具。衙役分立两边,“威武”声起,惊堂木一拍,县官大老爷明断是非。
官员的办公场所就是府衙,通常衙门的很多装饰都有着一定讲究,例如公堂上悬挂的“明镜高悬”比喻官吏能明察秋毫,光明正大。公案后悬挂的“海水朝日图”象征着官员“清似海水,明如日月”。

“海水朝日图”外还有一种怪兽图也会被用于衙门,正中有形似麒麟的怪兽图案,叫“犭贪 ”,四蹄似牛,头上长角,身上有鳞,尾巴翘得很高,嘴巴张得很大,两眼突出,欲吞食前方海平面升起的旭日。
关于这个怪兽,还有一个传说。一天怪兽到海边喝水,望见太阳的影子在大海中飘浮,以为就是太阳,结果跳入大海,被汹涌的海浪吞没淹死。衙门将怪兽画在照壁上,主要是警戒官员要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不要贪赃枉法,否则将会像怪兽一样自取灭亡。

大堂正中的公案和太师椅,也就是官员的办公桌椅。公案之上文房四宝自不必多说,还要配有令签和惊堂木。这惊堂木又叫醒木,一则用于警示,开堂时将惊堂木高高拿起急落拍下,啪的一声脆响,配合衙役威武之声,用于震慑犯人,也体现公堂威严。二则这惊堂木有宣判只用,与如今法院的法锤作用相似,一锤定音。
令签,则是执刑传令之物。分为捕签和刑签,绿头签是捕签,用来下令抓人。刑签分红白黑三色,白签每签打一板,黑签每签打五板,红签每签打十板。下令动刑,丢到堂前,衙役便会得令开始执行刑罚。

除此之外,衙门的对联和照墙也承载着一定文化符号上的意义。从宋代开始,官员们会为衙门撰写对联,俗称“官联”,官员们以此表明自己的官德、官风、官声、官政等为官之道。
官联主要分为安民告示、执法严慎、廉洁奉公等类型,有的内容告诫自己不贪不贿,有的彰显自己爱民如子,还有的表达自己为政的决心、有的彰显自己的政绩等等。

照墙,又称影壁、萧墙,古代的官府衙门、大宅府第,其大门前往往都建有照墙。古人信奉风水,这照壁其实也是风水的产物,风水中讲究气不能直冲厅堂,否则不吉。因此,门前砌起照墙,就能起到阻隔煞气的作用。衙门照墙的壁画,多采用“犭贪 ”图,一则镇压风水煞气,二则警示官员自身。
明朝时,照墙两侧会对称建立两亭,“旌善亭”和“申明亭”是由明太祖朱元璋创立。两亭用于公示善恶,申明亭”内悬挂木制黑漆的牌匾,称“板榜”,由衙门定期公布本地坏人坏事以及如何惩处的决定。做了坏事就要被记名在小黑板上,通报批评。“旌善亭”内悬挂红漆板榜,用来表扬本地的好人好事,乐善好施、拾金不昧等。通过两亭教化百姓,让百姓明善恶。

衙门内讲究颇多,衙门的大门其实也是有说法的。“衙门八字朝南开”,左右沿门侧呈斜线分列两道30度角的墙体,形成一个“八”字,这叫做八字墙。衙门遇到有需要下发的政令通知,也都会贴在八字墙上,告知百姓,起到信息公示的作用。而逢皇上颁布“圣谕”时,会笙箫鼓乐恭迎“圣谕”。为了让百姓能理解并依谕行事,衙门也会派县学的师生在衙门前搭台、张灯,为百姓宣讲“圣谕”,古时的衙门口并不是一直保持严肃冷清的,不时也会有些热闹可看。

ps:图片来自网络
如不妥请联系删除









